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休闲娱乐

打了码,也藏不住华语尺度第一

时间:03-04 来源: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:87

打了码,也藏不住华语尺度第一

    《周处除三害》是部港片来的。    我这么说,一定有人反驳,说我无知。人家连宣传说的都是“台湾影史极恶电影”,怎么会是港片?  一来,导演黄精甫是如假包换的香港导演,代表作《江湖》,当年惊艳过不少影迷,还拿过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。    二来,影片的气质,与港片同源。刚过世的大卫·波德维尔先生有名句形容港片,“尽皆过火,尽是癫狂”,这八个字在如今很多港片里已看不到了,但在《周处除三害》里却简直满溢出来。  黄精甫也在影片中做了小标记给观众暗示影片的“香港身份”。  影片第一场戏,阮经天饰演的主角陈桂林登场,是黑帮大佬洪仁就的葬礼。洪仁就这个名字,和《江湖》里刘德华的角色同名,这是自我致敬。金毛对着陈桂林讲陈桂林的彪炳战绩,说到陈桂林的老大名叫任因久,这个名字,则与梁家辉在林超贤《江湖告急》里的角色同名,后来彭浩翔拍《大丈夫》,梁家辉饰演的九哥也叫任因久。    港片影迷,看到这两个名字,就足以和导演互通暗号,默契一笑了。  《周处除三害》的风格,也的确源出于导演自己的《江湖》,又与林超贤那部《江湖告急》有相似之处,也和彭浩翔的部分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这些电影都在进行着对传统黑帮片的解构,解构形成了黑色幽默,也造就了丰富表达。    拿《周处除三害》来说,它虽然是部以“绝命杀手”为主角的黑帮片,也充满了黑帮片经典到烂俗的女人和枪两大要素,但它的内核,却较为新颖,和片名一样,讲的是一个寓言故事。  片名里的“周处除三害”,出自《世说新语》。  世家子弟周处少年时为祸乡里,恶名昭彰,他知道自己不受人待见,便问乡里的长辈,大家为何整日闷闷不乐?长辈告诉他,三害未除,何乐之有?哪三害呢?猛虎、蛟龙、周处。于是,周处连杀猛虎蛟龙,杀蛟龙用了三天三夜,乡邻见他没有消息,以为他已经身死,便互相道贺,周处回来看到,又羞又愧,便改过自新了。  (以下内容涉及剧透,请观影后阅读)  影片的主线故事,和这则寓言框架相似。黑道医生张贵卿告诉杀手陈桂林,他身患肺癌,命不久矣。陈桂林想要在死前干票大的,但经张贵卿引导,决定自首,没想到自首还要排队,他作为杀人要犯,并没有得到重视。偶然间,他看到写着“全台三大通缉犯”的通缉令,原来自己只排名第三,于是想要杀死状元和榜眼,让自己这个探花能够扬名立万。    由此开始,影片走的便是公路片的路数,陈桂林先杀通缉令上第二名的香港仔,再灭第一名林禄和,完成两桩大事,最终自首,三害得除。  故事框架很简单,清晰明了,对于观众来说非常友好,拍类型片,黄精甫也深谙港片精髓,节奏够快,高潮迭起,动作戏不少,且场场精彩,绝不会让观众觉得沉闷。  黄精甫的才华和思考,也都恰到好处地放在了类型片的框架里,没有无聊透顶的自嗨,而是让观众和导演可以一起来嗨。  占据全片最多时长的两大章节,我个人更喜欢林禄和那段,私以为是全片精髓,拉高了不少分数。  香港仔那段也并不难看,但英雄救美的戏码,终究是俗套了些,好在袁富华是太强大的演员,光是欣赏他的表演,便已当浮一大白。导演在视听上的巧思,在这一段中也有体现,两场打戏,还拍出了几分银河映像的味道,或许杜琪峰也可以考虑把黄精甫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备选。    聊林禄和那个章节之前,我们先来破题。  “周处除三害”这个片名,关键词有两个,一个是周处,一个是三害。  严谨的观众自然想要找到对应关系,似乎也足够明了。  但我还是想问一句,周处能和陈桂林精准对应吗?影片中的三害,又究竟是哪三害。  我的答案是不能。有人说张贵卿才是周处,也是扯淡,张贵卿是《世说新语》里劝周处去除三害的乡邻长辈而已。但陈桂林和周处亦有根本上的区别,周处可以改邪归正,做到大官,名留青史,陈桂林可没有周处的好下场。    搞清楚了陈桂林和周处在阶级属性上的差别,我们才能搞明白黄精甫要拍的三害究竟是哪三害。  香港仔这一害,最直接最浅白,作为一个贩毒的黑帮小头目,他给别人带来的,是肉体伤害。影片中唯一出现的裸体戏码,你可以认为是男性导演对女演员的剥削,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导演最直白的表达,这一害的恶行,是淫人妻女杀人越货,恶在表面,该死当然是该死,但并不是最可怕的。    更可怕的当然是林禄和。  影片中,林禄和隐姓埋名,化身邪教尊者,一边洗脑一边诈骗,表面上是圣贤模样,背地里却男盗女娼。陈桂林作为一个老江湖,对付香港仔虽然凶险,却可以靠狠劲取胜,但面对林禄和,却被忽悠得晕头转向,差点身死。    林禄和给别人带来的,不只是肉体伤害,还是精神伤害。他不光作恶,还懂得如何将恶粉饰成善,他不光骗人,还会洗脑,他能让手下的信众面对真相时依然无动于衷,对他的一系列理论心悦诚服。  有人说,林禄和不是邪教尊者,真正的尊者是那位弹着吉他唱着歌的女士。其实,谁是尊者并不重要,这个观点有其价值是因为提出了这个观点的人发现了问题的本质,集体之恶要比个体之恶难对付得多,一旦作恶者形成了理论体系,哪怕身死,他的恶依然可以通过其他信众传递下去,造成更深远的危害。    全片的高潮,当然是陈桂林发现真相后进行的那场大屠杀,就爽感而言,足以和《王牌特工》里脸叔的那场戏媲美,内地院线版对这场戏进行了画面处理,姑且称之为“打码”,但哪怕是打了码,观众依然能感受到影片尺度之惊人。  惊人的不只是画面的尺度,更是心理的尺度。爽感来自于哪里?陈桂林只杀林禄和,爽感并不会有多强,当他已经离开,却听到歌声传来,再进行杀戮,便让人大呼痛快了。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,给恶人做伥鬼的人比恶人还要可恶,因为他们不但坏,更加蠢,甚至蠢而不自知,蠢且沾沾自喜,沾沾自喜于自己追随着恶人的脚步,沾沾自喜于自己可以在恶人作恶时站在一旁唱歌而不会成为受害者,殊不知,他们早就已经受害。    这场戏好就好在陈桂林的屠杀是一个一个来完成的,每个人都有不同反应,这也构成了寓言故事的抽象表达。直接逃跑的,还有救,说明他们还没有蠢到极点,开枪卡壳后跑掉的,也还勉强有救,刺激刺激,也能意识到生命的珍贵,冥顽不灵已经真正形成集体无意识的那些人,成为枪下之鬼,就一点也不冤了。  影片中林禄和这个章节,是寓言故事,有现实价值,拍得也足够精彩,但以爽感爆棚的屠杀戏结尾,终究是导演和观众的一厢情愿。  现实中,不会有陈桂林来执行这场杀戮,也不是每一个恶人的假面都会被揭开。  当然,《周处除三害》也从来都不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,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夸张的,是过火的,是癫狂的,它将角色推到了极端的处境中,并对人性进行极端的探讨与考验,寓言故事的讲述方式,不也正是如此吗?  最后,我们再来说陈桂林。    不得不说,阮经天的表演是成功的,他适合这样的角色,我将其特质称之为“恶人圣僧二象性”,阮经天有这种气质。  陈桂林的恶,也是无意识的恶,或者说,在他的生存法则中,他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作恶。他这种恶,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,不法。    陈桂林是法外之徒。他是一个前现代的人物,做事讲究的都是江湖道义,不是忠就是孝,但他就是不守法,只要符合忠孝节义,杀人绑票对他来说都是小事。他也有着绿林好汉特有的思维,看到自己在通缉令上只排名第三,他是失望的,知道自己快要死掉,他的第一反应是再干一票大的。  他的本质或许是善良的,他孝顺,他看不惯女人受欺负,他甚至很讲礼貌,该说谢谢说谢谢该说抱歉讲抱歉,但他这种人的存在,同样是社会的巨大隐患。    因为他的行事规则与社会的共同规则存在着冲突。法外之人,做法外之事,最容易造成的情况,是失控。  比起香港仔和林禄和可控的作恶,对于当权者来说,更害怕的或许是陈桂林所代表的不可控因素。  影片结尾,陈桂林伏法,我不觉得有任何问题,但陈桂林似乎真的改邪归正,意识到了自己罪有应得,我倒觉得有些别扭。    或者说,陈桂林可以觉得满足,因为他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,但这不应该建立在他“改邪归正”的基础上,他除二害,是用恶的手段做了好事,但同样,在他自己看来,他杀洪仁就,也是在江湖道义的范畴之内,并不是作恶。  《周处除三害》结局的泄气也正在于此。小美和陈桂林赘余的感情戏不谈,差人和陈桂林诡异的友情也可以不谈,但陈桂林开悟得太彻底,转变得太丝滑,却简直像是经过了审查后创作出的过审特供版本。    或许只需要改个表情:  陈桂林真的觉得自己成了周处,张贵卿觉得自己才是周处,都沉浸在“改邪归正”的心满意足之中。  但陈桂林临刑之际,才意识到,自己不是周处,张贵卿也不是周处,真正的周处是不会被除掉的,他和二害才是同类项。  结尾那个微笑,该换成茫然才对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休闲娱乐